大都会,二十世纪德国启示录
有这么一部电影, 当年它不仅在叙事的宏大,涉及主题的广度还是成本耗资上都是举世无双.
制作方德国的ufa对它寄予厚望.结果却遭遇惨败几乎摧毁了德国的电影产业,影评人也给与了两极分化的评价.
影片的物理存在也跟着命途多舛,上映的版本经过多方剪辑残缺不全,几乎不能复原.
多年后导演Fritz Lang对问起这部片的记者说,为何你对一个已经不存在的电影这么感兴趣呢?
虽然导演自己都不怎么想提这部电影,但它对后世的科幻片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它提出的多个主题:反乌托邦,机器人对人的威胁,阶级对立等一直被后世的电影反复的提及.
比如近来大火的赛博朋克风格中不论其由林立的摩天楼,炫目的霓虹灯填充的街景还是"hightech,low life"的精神内核无一不受到它的直接影响.
而它自身已经在新世纪中被人复原,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献遗产.
这部电影就是大都会 metropolis.
超前的表现力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部无声黑白片奠定了近100年来的科幻电影中数个重要的主题,
之后科幻电影中随处可见的特效使用只是让这些作品变成流淌着它的血液的高清重置.
机器人
在这部片子里面,最引入注目的形象就是出现在海报上的那个机器人(machine-man)了.
注意背后的倒五角星:
这个形象对后世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星球大战中的C-3PO几乎是专门来和它组cp的.
这个小金人就是C-3PO,可谓郎才女貌:
并且剧中这个机器人可不只是一个铁罐头, 如同画皮一样, 它还能变成以假乱真的人类模样.
剧中机器人被科学家变成女主的模样:
是的, 如果机器人一直是个铁罐头的样子,那么我们就只会将它们和路边的自行车归为一类.
因为我们明确的直到它们和我们不一样,顶多认为它像机器人瓦力一样可爱.
而一旦和人的外表完全一样,那么形势的发展就进入广义的"抓特务"环节了.
这个时候人自身的意义如何定义?人和机器之间界限变得模糊带来的困惑,
以及人类外表,机器外表,人类内心,机器内心的不同组合滋养了一代代的科幻作品.
一些作品中机器人拥有着和人类几乎一样的外表却意识到自己与人类的区别. 比如银翼杀手
银翼杀手中男主在追捕逃脱的人造人:
比如西部世界.
西部世界中的人造人生产线:
一些作品中则反过来, 出现了机器外观的人类.
比如在剪刀手爱德华中,身为机器人的爱德华虽然双手都是一碰就会划伤人的剪刀,但内心却和孩子一般单纯.
剪刀手爱德华还顺手给狗狗剪了刘海:
疯狂科学家
同样,这部片里面你也能看到疯狂科学家,就是那种在技术上几乎无所不能类似神话故事中的魔法师的角色.
当然奇幻故事中的魔法师总有一些特定的装束, 一般就是顶着大帽子,穿着长袍拿着法杖的白胡子老头.
同样,疯狂科学家作为他的科技版本, 出场自然也是卓尔不群.
当你看到他的时候,就会恍然大悟为何回到未来(back to future)以及最近大火的瑞克与莫迪(rick and morti)中,
无所不能的科学家为啥都是穿着一身脏兮兮衣服,顶着蓬头乱发的疯癫大叔.
回到未来中的科学家:
最近大火的瑞克与莫蒂中的那个疯癫而又无所不能的瑞克
这些大叔要么身心邪恶要么就是精神有缺陷, 都不是正常人. 比如瑞克, 一天到晚醉醺醺,不停嗑药胡搞.
而且这个始祖级别的疯狂科学家还有一只机械右手,
这让他的造型类似灭霸,多了一分非人的特质.
虽然看上去只是带了个手套而已嘛:
在当时可以说是人类对科技的恐惧凝结成的绝对大反派了.
当他在抓捕女主的时候用这铁手熄灭蜡烛时候,当时的观众一定非常震撼,虽然这部片并不缺乏震撼.
疯狂科学家熄灭了女主的蜡烛:
可视电话
除了这些被后人不止修改过了多少遍了的经典形象之外. 电影在一些小细节上也极具预言性. 比如可视电话.
城主与工头用可视电话联系,剧中这个电话还有闭路电视的功能:
注意, 这个可是1927年的电影, 当时电视技术还刚刚出现, 而直到1964年贝尔实验室才出现可视电话的雏形.
城市景象
而这部片同样奠定了科幻片中对大都市的想象. 正如它的名字所言: metropolis
大都市, 城市的母亲, 摩天大楼组成的碑林. 飞机像林中的鸟儿一样从一栋楼到另一栋.
一座座高楼密集的堆积挤占了城市的所有空间,夸耀着自身庞大的体积,让人类在其面前显得愈加渺小.
入夜之后整个城市则被各种人造灯光所占据, 探照灯,霓虹灯等等
而男主居住的地方正位置正中最高的那座:
后世的电影也继承了它的这种拥有冷酷压迫感的Art Deco 风格, 银翼杀手在对城市的刻画上与它一脉相承, 但视角更加冰冷. 整个城市浸透在没有尽头的冰冷雨夜中.
现在看起来,对于城市描述似乎显得平淡无奇,这正说明了它的经典,之后的作品是对它的再创作.
比如第五元素中的城市,有了太阳,色调偏暖,和居民生活有关的细节增多.从而不那么压抑.
第五元素中的经典一跃:
大都市一片中城市是绘制在画布上的二维画面,所以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它在平面上的堆叠效果, 这一点依然可以在日本80年代的动画片阿基拉中看到.
阿基拉中的城市夜景:
可以说之后的科幻作品对未来城市构想的框架已经被大都市一片确立.
而目前大火的赛博朋克cyberpunk风格,则是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例如香港九龙寨等元素而成.
过于"古典"的故事
那为什么这么牛逼的电影为什么票房那么差呢?
答案是故事的缺陷拖累了整个电影的表现.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电影到底讲了什么样的一个故事.
对立的两个世界
电影一开始就花费了很大的笔墨来描绘劳动者的困苦处境,
开篇就是机器运作的画面,而被捆绑在机器上的工人们也和机器一样机械的进出.
这里如同大洋深处的潜艇, 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区别,10个小时换一次班,雷打不动
工人的住处在地下深处. 需要乘坐电梯上下.
回家的电梯中没人说话,没有动作
到家了, 工人们依旧迈着机械疲惫的步伐回到各自的房间. 挤地铁或者公交上下班的我们应该很容易理解这样的场面.
建筑的布景并不很追求写实,而是要突出压抑感,反衬人的卑微.:
而在城市的高处,城市主人(father)的儿子在"永恒花园"里面和被翻牌的小姐姐玩捉迷藏.
为什么电影里不管国内外的公子哥或是皇帝玩乐起来总爱捉迷藏呢?
可能因为这是表现骄奢淫逸最温和的方式吧.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捉迷藏:
这时候带着一群孩子的年轻姑娘玛利亚突然出现.这个时候背景音乐的风格都变了…
她对着男主说道:这些都是你的兄弟…
然后就被工作人员请了出去….
见惯了庸脂俗粉的城市主人(father)的大公子哪遭得住, 俗套的一见钟情就这么开始了.
糟了, 是心动的感觉:
他追踪这位姑娘而跑到了工人劳作的的城市下层,碰到了一次惨重的事故.
首次见到了自己永恒花园血淋淋的另一面, 眼前机器也幻化成为一只狰狞的食人怪兽.
正如知晓了祖辈如何弑帝篡位的晋明帝一样, 男主经历了剧烈的心灵冲击, 他回去找父亲理论: 一旦这些人起来反抗你怎么办?
他们要是反抗起来可怎么办哦….:
男主没有放弃,回到下层并给人顶班,辛辛苦苦工作了10小时.
公子哥哪里吃过这个苦.喊出了"十小时永远无法结束吗?"
爹, 10个小时难道永远不停的吗?:
换班的人总算来了,累的意识模糊的男主跟着工友去听人讲道,
发现讲道的人正是日思夜想的玛利亚.
心动的感觉 X 2:
玛利亚讲述了和圣经有区别的一个巴别塔故事, 教导他们脑和手的调节者是心. 男主在人群散去后喊住玛利亚,玛利亚认出他就是预言中的调节者.
此处可插入萨福的诗歌:在我看来那人有如天神
父亲实际上也很为下层的叛乱问题困扰, 他去找了疯狂科学家求助.而这个科学家迷恋着男主已经去世的母亲hel.
请注意hel 这个名字, 在北欧的神话中这个名字归死亡女神所有,她控制冥界,掌握衰老与疾病.
男主听取布道并在布道结束后与玛利亚拥抱的场景被这两人看到.
俊男美女不打啵,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两人各自打起了小算盘.
父亲希望把科学家的机器人变成玛利亚的样子来挑拨下层人.
而疯狂科学家另有打算,他发现玛利亚长得和Hel一模一样,不由得妒火中烧, 所以他盘算着想一石二鸟,得到玛利亚并把城市的上层和下层一起毁掉, 彻底毁掉自己的情敌.
乌托邦中的风暴
疯狂科学家抓到了玛利亚(这一段拍的非常精彩),并使用"人体炼成术"把机器人变成了她的模样.
疯狂科学家的实验室,注意背后的倒五星:
有多少日耳曼少年当年想起这个画面就心脏狂跳呢?
然后这个能量巨大的机器人就出发去执行疯狂科学家的计划. 她先去城市的上层,
去诱惑上层的子弟. 这些年轻人被她诱惑,互相厮杀.
巴比伦大淫妇造型,骑在七头兽上,手持金杯:
然后马不停蹄的到工人中去假装玛利亚, 蛊惑工人起来暴动. 反正它是机器人,不用睡觉.
男主去揭露她, 还被不明就里的工人们打了一顿. 有一个工友为了保护他肋下被捅了一刀.
工友中刀,注意工友双臂的位置:
工人们起来暴动了,他们炸毁机器.而假玛利亚趁人不注意, 搞坏了一个关键的机器, 引发了城市下层的大洪水…
大洪水(字面含义):
而真的玛利亚此时则拼命救出工人留守在家的孩子.她敲响了锣, 把孩子们聚集起来躲避洪水.
这个硕大的锣放在达利的画里面也不突兀:
你看到这种舞台感画面的时候,就知道作者想要做一个史诗了:
衣服的褶皱, 让人联想起”德尔菲的驭者”,它是史诗不可缺少的部分:
和资本主义稀泥
当上层永恒花园被"亚当和夏娃"们搞的一地鸡毛的时候,下层的人们也在大洪水中疲于奔命.
惊魂未定的人们怒火中烧,要将玛利亚当做女巫烧了.
玛利亚吓得躲进教堂,而假的玛利亚被人逮到, 最后被火烧出原型.
火刑架上的疯婆子,这种熟悉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逃过一劫的玛利亚却在教堂里被科学家截住,对hel的占有欲已经冲昏他的脑袋.
最后他在和男主的搏斗之后摔死在教堂面前.
两人扭打成一团,注意哥特风满满滴水兽:
啊,我死了…..:
情敌死了, 这时候不打啵还是人吗?
这个时候, 进度条让人不安, 因为这时候已经是最后了,
按理说还应该有个什么样的"大结局"的吧. 毕竟"时刻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可惜,并没有我们想要的结局.
是的, 大都会中上层人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居然轻飘飘的解决了, 男主和玛利亚把工人的头和城主的手这么一握. 两者立刻和解了.
然后大标语拍马杀到.
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头脑与双手之间的协调者一定是心!
让人从片头开始绷着的那股气被扎了个洞,一下子泄了精光. 就这么结束了? 所以还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不用觉得因为我们是被同样来自德国的大胡子马克思的阶级斗争思想灌输了几十年,才会有这种想法.
外国人也觉得这个电影的故事很蠢"silly"(H.G.Wells),是非常荒谬的简单化(ludicrously simplistic, 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现代启示录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这么宏大冷峻的世界观却来了这么一个温情脉脉的大团圆结尾? 编剧是在哄小孩吗?
宗教的解释
因为这部电影虽然用很前卫的表现手法来讲述未来的, 但其精神内核属于中世纪.
故事中的宗教暗示
不妨先看一下哪些地方给了暗示:
圣母现世
男女主角第一次相间的时候, 玛利亚身后带着一群孩子张开双臂对着男主说:"这些是你的 兄弟!"(these are your brothers!).
这种强烈并且超乎普通母亲意味的形象可不多见.
玛利亚的出场,注意其中的象征意味:
可以对比一下德累斯顿教堂的这个雕塑的造型.
同样玛利亚在古代墓穴讲道的时候,讲述了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
而在这个电影中巴别塔不是因为危及到上帝的威严而中断,而是工人不能理解主子的深谋远虑而罢工….
另外,为什么是古代墓穴? 早期基督教教徒们为了躲避镇压就常常在墓穴里面活动.
科学家与恶魔的实体化
作为剧中完全的反面角色, 科学家和他的机器人的布置也有暗示:
再看一下,机器人后面墙上的倒五角星, 明明白白的是恶魔象征.
剧中也安排了活体的死亡和七宗罪的形象, 为什么要单独说这些内容呢?去掉对剧情也没什么大影响啊.
大洪水就不说了,这么耳熟的内容…..
巴比伦大淫妇
而机器人去诱惑上层子弟的时候,在一段艳舞之后是很长一段巴比伦大淫妇造型的镜头, 嗯就是这个:
这个巴比伦大淫妇出自哪儿呢? 圣经的启示录部分.
回头翻书却发现更多能和启示录对应起来的情节.比如启示录中对大淫妇的描述摘抄如下:
17:1 拿着七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来同我说话,说,你来,我要将坐在众水之上的大妓女所要受的刑罚,指给你看。
17:2 地上的君王向来与她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她淫乱的酒。
17:3 我在灵里,天使带我到旷野去;我就看见一个女人骑在朱红色的兽上,那兽满了亵渎的名号,有七头十角。
17:4 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用金子、宝石、珍珠为妆饰,手中拿着金杯,盛满了可憎之物,并她淫乱的污秽。
17:5 在她额上有名写着:奥秘哉!大巴比伦,地上妓女和可憎之物的母。
17:6 我又看见那女人喝醉了圣徒的血,和耶稣见证人的血;我看见她,就大大的希奇。
启示录中大淫妇出现之后不久就要被烧死, 同时巴比伦也遭到毁灭.
而电影的最后, 机器人也确实是被曾经被自己蛊惑的群众们烧了的.
而她的出现也几乎就紧跟着整个城市的巨大灾祸.
17:16 你所看见的那十角与兽,必恨这妓女,使她荒凉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将她烧尽。
….
18:8 所以在一日之内,她的灾害要一起来到,就是死亡、悲哀、饥荒,她又要被火烧尽,因为审判她的主神大有力量。
18:9 地上的君王,向来与她一同行淫、奢华的,看见烧她的烟,就必为她哭泣捶胸;
18:10 因惧怕她所受的痛苦,就远远的站着,说,祸哉!祸哉!巴比伦大城,坚固的城,一个小时之间你的刑罚就来到了。
18:21 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扔在海里,说,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猛力的被扔下去,绝不能再找到了。
在启示录中. 大淫妇被消灭之后, 基督还有一场与敌基督的战斗.
而剧中机器人被火烧死之后,科学家与男主在教堂顶搏斗最终摔死.
19:11 我看见天开了,并且看哪,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忠信真实,祂审判争战都凭着公义。
….
19:16 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字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
19:19 我看见那兽和地上的君王、并他们的众军都聚拢,要与骑白马的并祂的军兵争战。
19:20 那兽被擒拿,那在兽面前曾行奇事,藉此迷惑受兽印记,并拜兽像之人的假申言者,也与兽同被擒拿。他们两个就活活的被扔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
启示录中大淫妇/敌基督 都被消灭之后. 就开始降下"新耶路撒冷",
而剧中的最后劳资双方也迎来了和解.
21:2 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豫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
…
21:4 神要从他们眼中擦去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先前的事都过去了。
…
22:3 一切咒诅必不再有。在城里有神和羔羊的宝座;祂的奴仆都要事奉祂,
很自然的宗教解释
emmmmm…. 这些内容都指向一个方向(基督教)啊,
让人不得不这么想.那么按这个思路, 事情就说得通了.里面的人物对应的角色也好理解了.
各个角色的宗教原型
那么剧中各个主要角色的含义大致是这样的:
- 上帝
故事中的城主就是扮演的就是上帝, 所以他被称为父亲father,
这是圣经里面称呼上帝的用语. "club ofsons"儿子俱乐部这名字乍看上去也太二了,
但是如果从宗教角度来说的话,就很容易解释.而工人对他的反抗也和圣经一样招致了"大洪水".
- 上帝之子,神子
作为公子哥的男主,就是对应基督本人了.他替人顶班10个小时之后呼喊的那句"父亲!父亲!10个小时永远不能完结吗…"
则可以理解为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的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
而之后被认出是协调者, 可以说就是耶稣的复活了.
工友替他挨刀的一幕中,工友被刺中时候双臂张开,
也可以认为对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被朗基努斯捅刺一事:
19:31 犹太人因这日是豫备日,又因那安息日是个大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断他们的腿,把他们拿去,免得身体当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
19:32 于是兵丁来,把头一个人的腿,并与耶稣同钉另一个人的腿,都打断了;
19:33 只是来到耶稣那里,见祂已经死了,就不打断祂的腿。
19:34 惟有一个兵用枪扎祂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
他在影片中不停的捂住胸口, 不是心绞痛,而是为了强调作为协调者位于头脑之下, 双手之上的"心"的身份.他在影片中不停的捂住胸口, 不是心绞痛,而是为了强调位于头脑之下, 双手之上的"心"的协调者身份.
- 圣母,抹大拉的玛利亚与巴比伦大淫妇
玛利亚(maria)这个名字就不用特地强调了吧, 都知道是圣母的名字. 而这个电影里面玛利亚不只是圣母的角色,她是多个人物的集合.
首先和男主的母亲Hel关系密切, 可以佐证玛利亚是作为圣母角色.
而正是她的出现才让公子哥这个"神之子"进入"人间", 也符合圣母处女生子的人设. 她和男主打啵过,
说明她在故事中不完全是作为圣母存在.还融合圣经中"新妇"的角色.
另外她第一个指出男主是协调者,则指代了第一个见到复活后耶稣样貌的那位抹大拉的玛利亚.
疯狂科学家,可以认为就是撒旦角色. 机器玛利亚, 说的明明白白,
巴比伦的大淫妇,而她又在下层工人中妖言惑众,又类似敌基督.
- 都市本身与巴比伦
纽约这个城市是本片的灵感来源,而在剧中用巴比伦指代. 所以一开始城市最高处的那个永恒花园就是对应着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启示录中巴比伦要被毁灭,而神的追随者将被赐予新的耶路撒冷.这也许符合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的内心期许吧.
神的寓言
所以从宗教的角度讲的话, 这个电影就是讲述了神之子受到召唤,进入人间,尝尽人间疾苦,并经历启示录中预言的战斗,最后引导人与神和解降下新耶路撒冷的故事.
电影中我们看起来很难理解不能接受的情节, 在出生在基督教社会的德国人眼里,这些事情的含义却是再明确不过的了.
别这么宗教
好的. 从宗教角度,我们可以理解里面的情节了, 但是作为中国观众,这个结局依然让人耿耿于怀. 那么来看看不那么神神鬼鬼的解释吧.
风暴前夕
我们先看一下这部片的时间点: 1927年的时候纽约这个metropolis还没迎来大萧条,正是纸醉金迷的时候,而德国作为战败国,依然没能从世界大战的阴影中走出来.
奢靡浮华的霓虹灯下就是铁锈一样到处孳生的社会矛盾.此时共产主义已经兴起并且已经确立了暴力革命的路线,
另一条线上虽然啤酒馆暴动之后希特勒正在不疼不痒的吃牢饭.但他的大作我的奋斗已经出版.
留给德国人的时间不多了…..所以电影中描绘的大都市是与当时德国社会状态是一致的.
对风暴的恐惧
当国内形势让你不得不面对严重的阶级矛盾,但是你也不想走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处理, 正如片中对所工人的行动的态度是否定的. 那么你只能希望能够改良,
寄希望于天降伟人,也就是"神之子"来改良来弥合裂痕.并带来一个"新耶路撒冷". 确实有些想的太简单.
季羡林在回忆录留德十年中评述"德国人聪明绝世,在政治上却幼稚天真如儿童。", 这部在视觉表现上超出时代的中世纪宗教故事电影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10年后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经历了大萧条的美国也在面临和德国人一样的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在卓别林的电影中同样只能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小确幸搪塞过去. 但卓别林的电影本身就是讲述小人物经历的喜剧,这样的结局并不显得突兀.
其他的支线
调节气氛的爱情戏份
这部电影除了这些沉重的话题, 也涉及了很多其他的主题.其中轻松一点的比如时髦的爱情内容, 这个电影依然是男孩显示碰到女孩然后男孩丢了女孩,最后通过努力重新得到了女性的爱情套路.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这部剧中的女主可是很像男主母亲的.这算是涉及到恋母情结么?
反面角色的虐恋
同样狗血三角恋也没有缺席. 疯狂科学家最后因为追逐玛利亚被摔下教堂而死,不仅可以认为是启示录中被扔进火湖的象征, 也可以认为是巴黎圣母院中被愤怒的卡西莫多推下圣母院的邪恶主教.那个主教对艾斯米拉达的畸形爱恋同样变成了疯狂的占有欲.这么说来,这个科学家是和父子两代人玩三角恋, 太牛逼了, 太惨了…
影片中女性的角色
这部剧中的对女性的定位也很值得玩味,作为当年投资最大的电影,对女性的态度应该也是迎合大部分观众的. 剧中的女性角色都集中与玛利亚. 她是母亲(hel)和妻子,同时也是荡妇(假玛利亚). 这种母亲(妻子)/妓女的二元特征则完全是男性角度出发将女性作为附属品看待的结果. 在已经有了三八妇女节的1927年电影中出现这种态度,不得不说是比较遗憾.但应该很符合纳粹把女性限制在家庭里的想法.
改良的末路
这部片想要讲述的内容太多. 很多主题却又是死局. 这部作品则是在种种妥协之下选择了这样的一个大团圆, 然而大家并不买账.
最终,在大都会电影上映后没几年.希特勒就通过民主手段上台, 而本电影的编剧,也就是导演的妻子也加入了纳粹党.我想, 她应该是找到了那个协调者吧.
PS: 对了, 艳舞在此: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1495004/